您好,欢迎来到奋斗网
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15153391960
我的网校
山东省2013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题数:40道 试卷类型:混合 年份:2017
若本套试卷含有主观题,针对主观题请自行参考解析评分
单项选择题(共10道题,每道题分)
1
[单选题]<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一、【单项选择题】</span></strong><br/></p><p>1.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p>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E
F
回答:参考答案:3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先秦诸子号称百家,《汉书?艺文志》只著录十家: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小说,共十家,其中“小说家”被认为“小道”、“不入流”,故又称“九流十家”。十家中,最重要者为儒、道、墨、法四家。儒家开创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有家和思想家,其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p><p>道家开创者老子(约前580-前500年之后),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有《道德经》,又名《老子》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五千字左右。</p><p>墨家创始人是墨子(约前468-前376年;说前479~前381年),名翟,又称“墨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p><p>法家也是先秦诸子中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反对仁义;强调明刑尚法、信赏必罚;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主张君主专制,尊主卑臣。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后人整理为《韩非子》。</p>
1
[单选题]<p>2.以下哪位是唐朝“山水田园诗作代表诗人(     )</p>
A 王之涣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文学流派类文学常识考查。盛唐诗歌,除李白、杜甫两大家外,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此派诗人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其中具代表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边塞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边塞诗人还有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边塞诗派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盛唐士子投笔请缨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p>
1
[单选题]<p>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     )</p>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论语》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经典文学作品名句识记的考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论语季氏将伐额臾》,是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之外的常考篇目之一,已经出现过的题型就有填空、选择、阅读理解等。原文如下:</p><p>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p><p>在这篇文章中,不难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同时不难看出他的治国策略:“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p>
1
[单选题]<p>4.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p>
A 《生死疲劳》
B 《丰乳肥臀》
C 《檀香刑》
D 《蛙》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这道题比较另类,而且命题有点问题,不甚严密。诺贝尔奖没有特定的参赛作品,所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并不是靠他的哪一部具体作品,而是它的整体创作。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檀香刑》和《蛙》都是莫言的代表性作品。莫言的《蛙》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所以如果一定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的话,《蛙》似乎更合适一些。</p>
1
[单选题]<p>5.元杂剧《梧桐雨》写的是(     )的故事。</p>
A 唐明皇与杨贵妃
B 崔莺莺与张生
C 杜丽娘与柳梦梅
D 汉元帝与王昭君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梧桐雨》是“元曲四大家”之的白朴的代表作,杂剧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杂剧题目则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杂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其大致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不就起兵谋反,唐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往西蜀去的路上,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一夕,梦中相见,为梧桐雨声惊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怅。</p><p>崔莺莺与张生是《西厢记》中的主人公。《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杜丽娘与柳梦梅是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牡丹亭》中的人物,三十五篇中有《游园》一课,这个考生比较熟,这里不细说。汉元帝与王昭君是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历史剧《汉宫秋》中的人物。《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元朝四大悲剧之一。杂剧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p><p>自汉以来,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画工图形及毛延寿、陈敞、刘白等画工多人,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此后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它把元帝时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是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其中,叙述了画工图形,单于按图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节。马致远的《汉宫秋》就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写成。</p>
1
[单选题]<p>6.王小波“时代三部曲中以文革为背景的是(     )</p>
A 黄金时代
B 白银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黄铜时代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著名小说</p><p>作家,其“时代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黄金时代》是“时代三部曲”中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中国民族的灾难年代。在那个极“左”政治泛滥横行、知识分子倍受歧视和摧残的荒谬时期,知识分子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小说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荒谬。在作品里面,一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洁。</p>
1
[单选题]<p>7.“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说(     )将词的表现范围发展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p>
A 李清照
B 柳永
C 苏轼
D 秦观
E
F
回答:参考答案:2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是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评价。柳永,(约987年一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p>
1
[单选题]<p>8.杜甫诗作《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指的是(     )</p>
A 诸葛亮
B 刘备
C 张良
D 萧何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识记、理解类试题,属名家经典作品识记与解读类能力考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出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事实上,《蜀相》一诗诗题下有作者自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p>
1
[单选题]<p>9.《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了下列哪种修辞手法(     )</p>
A 对偶
B 排比
C 互文
D 借代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分析理解类试题,属修辞手法分析辨识类能力考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出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大致有比喻、对偶、拟人和双关四种。关于比喻和双关,苏教版(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请谐音”。关于拟人,则主要考虑的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蜡炬流泪的说法,就是将蜡烛当人来写。关于对偶,考生首先应该明确,律诗的颔联是一定要求对仗的,所以这本身就是天然的对偶句;仔细考查这两句,“春蚕”对“蜡炬”,属名词对名词;“到死”对“成灰”,属于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丝”对“泪”,属名词对名词;“方”对“始”,属方位名词对方位名词:“尽”对“干”属动词对动词,所以属于对偶中最严格的“的对”(也就是工对)。</p>
1
[单选题]<p>10.以下关于钱钟书的《围城》说法错误的是(     )。</p>
A 《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
B 《围城》作者善用新奇的比喻和辛辣的讽刺
C 《围城》刻画了抗战时期一批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对现实不满却又没有勇气奋起反抗。
D 《围城》男主人公方鸿渐通过努力进入了唐晓芙的“围城”。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理解类试题,属文学名著情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考查。钱钟书的《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正犹如《儒林外史》中对旧式知识分子的绝妙讽刺一样,所以这一点是正确的。钱钟书在《围城》中善用新奇的比喻和辛辣的讽刺,这一表现处处皆是,专升本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中《围城》(节选)的部分就有,比如写高松年校长的一段。《围城》中刻画的抗战时期的一批知识分子,象方鸿渐、韩学愈、陆子霄、苏文纨等人,他们都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对现实不满,却又没有勇气奋起反抗;就是在三闾大学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没有人站出来反抗。</p><p>所以试题中的前三个选项,对《围城》的理解和解读都是正确的。D选项的错误在于,方鸿渐确实喜欢唐晓芙,但是他们并没有走入婚姻,他们的爱情以失败而告终;和方鸿渐走入婚姻围城的,是孙柔嘉。</p>
多项选择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判断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共30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p><strong style="white-space: normal;"><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二、【填空题】</span></strong></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1.(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span><strong style="white-space: normal;"><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br/></span></strong></p>
解析:<p>《史记》</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关于史记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者与书名。《史记》由司马迁编纂而成。《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第二,著述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第三,《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第四,《史记》的著书目的与影响。司马迁著《史记》,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
[问答题]<p>12.我们常说“四书”、“五经”,其中“四书”是指《大学》《论语》(    )、(    )。</p>
解析:<p style="white-space: normal;">《中庸》  《孟子》</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解析:识记类试题,属儒家基本典籍之并称类文学常识考查。“四书”为儒家经典,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南宋学者朱熹首次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以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和“四书”并称者还有“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p>
[问答题]<p>13.乐府双壁是指(    )和(    )。</p>
解析:<p>《木兰诗》《孔雀东南飞》</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所谓“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是汉代古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p>
[问答题]<p>14.两汉文学最具代表的是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    )和(    )。</p>
解析:<p style="white-space: normal;">《子虚赋》《上林赋》</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西汉大辞赋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被班固</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刘勰称为“辞宗”,被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一起作专节介绍,并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鲁迅说:“不思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其为历代评骘家所倾倒,可谓至矣。</p>
[问答题]<p>15.《在人间》的作者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p>
解析:<p>高尔基</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母亲》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选入我国初中语文教材。</p>
[问答题]<p>16.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    )”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p>
解析:<p>秋水共长天一色</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名家名句背诵类知识考查。王勃,唐初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p><p>(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诗歌创作的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勃《滕王阁序》佳句迭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即是其中之一。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动静结合,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句而不留痕迹,历来为人称道。王勃又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亦为脍炙人口之佳作:“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p>
[问答题]<p>17.《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说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其中“咏絮才”是指东晋女诗人(    )的故事。</p>
解析:<p style="white-space: normal;">谢道韫</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解析:识记类试题,属故事与掌故类文学常识考察。《红楼梦》第五回宝钗和黛玉的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第一句说宝杈,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停机德”之典,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己,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第二句说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典出《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p>
[问答题]<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三、【释词题】</span></strong><br/></p><p>1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p><p>患:</p>
解析:<p>担忧、忧虑、害怕、怕</p><p>解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中,“患”字用其本意,就是害怕、怕、担忧之类的意思;“人”,不是我们理解的一般老百姓,而是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这句的翻译是: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p>
[问答题]<p>19.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p><p>濯:</p>
解析:<p>洗,洗涤</p><p>解析:“濯”字的本义就是“洗”。《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中的“濯”,也是“洗”的意思。“濯清涟而不妖”一句中,“清莲”,指清净的水:“妖”,指妖艳,妖媚。“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翻译是: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玷污),在清水里洗过但并不显得妖媚。</p>
[问答题]<p>20.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p><p>屈:</p>
解析:<p>本意是“弯曲”,这里指“失去”、“丧失”。</p><p>解析:“屈”字的本义是“弯曲”,“屈节辱命”中,“屈”有使动的意味,表“使节屈”;“节”,指气节、节操;“屈节”,就是“失去尊严、丧失节操、丧失气节这样的意思。“屈节辱命”,就是“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全句的译文是: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就算是活着,那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廷呢?</p>
[问答题]<p>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p><p>凌:</p>
解析:<p>本意是“弯曲”,这里指“失去”、“丧失”。</p><p>解析:“屈”字的本义是“弯曲”,“屈节辱命”中,“屈”有使动的意味,表“使节屈”;“节”,指气节、节操;“屈节”,就是“失去尊严、丧失节操、丧失气节这样的意思。“屈节辱命”,就是“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全句的译文是: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就算是活着,那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廷呢?</p>
[问答题]<p>2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p><p>待:</p>
解析:<p>等、等待、等候</p><p>解析:“待”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本义即为等待、等候。在“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句中,“待”用其本义。同样的例子还很多:有待而行也。(《周易?归妹》)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的翻译是:不仁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你就耐心等着吧!</p>
[问答题]<p style="white-space: normal;">23.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知:</p>
解析:<p style="white-space: normal;">通“智”</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解析:题干出自《礼记?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可以翻译为:孔子说:“喜欢学习接近于智,努力实践接近于仁,知廉耻接近于勇。明白了这三条,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管理人的方法;知道了管理人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智”、“仁”、“勇”是儒家讲求的人修身的三个标准,“智”,就是有智慧。</p>
[问答题]<p>24.岂管仲之谓乎?(《管晏列传》)</p><p>岂:</p>
解析:<p>难道</p><p>解析:题干“岂管仲之谓乎?”来自《管晏列传》,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这句的译文是: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岂”,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怎么”。</p>
[问答题]<p>2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罪。(《诗经》)</p><p>来:</p>
解析:<p>归、返</p><p>解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句,出自《诗经?采薇》,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该句的翻译是:当初我出征离家的时候,杨柳随风飘荡;今天我休战回家,大雪纷飞。</p>
[问答题]<p>26.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p><p>疾:</p>
解析:<p>痛恨、厌恶、憎恨</p><p>解析:“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一句来自《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是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外经常考查的篇目之一。这句的译文是: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作法。“疾”,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本义指受伤,泛指疾病。作动词引申为厌恶、憎恨、痛恨的意思。如:尔无忿疾于顽。(《尚书?君陈》)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生而有疾恶焉。(《荀子?大略》)有亡而无疾。(《荀子?大略》)愤世疾邪。(明?刘基《卖柑者言》)</p>
[问答题]<p>27.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p><p>安:</p>
解析:<p>怎么</p><p>解析:“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两句出自《楚辞?渔父》,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这句的译文是:怎么可以用洁净的身体去承受污秽的东西呢?安,会意字本义是安稳,安定,安全。作疑问代词时,有两种意思,一是什么,什么地方,一是哪里</p><p>怎么,如:而今~在?~能见死不救?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子路、</p><p>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p>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四、【翻译题】</strong></span><br/></p><p>2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p>
解析:<p>祸患的发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误积累而成的,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常常被自己所喜好的东西所困惑。</p><p>解析:“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两句出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外的常考篇目。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称作“忽”;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称作“微”;忽微:均为极小的数,此指极细微之事。困:困于,陷入;所溺:指特别溺爱的人或特别嗜好的事。</p>
[问答题]<p>29.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p>
解析:<p>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p><p>解析:“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出自苏轼《前赤壁赋》,虽不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但却是高中语文课文。羡,会意字,本义为羡慕,这里用其本义。如: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诗?大雅?皇矣》)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p>
[问答题]<p>3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p>
解析:<p>我的妻子之所以称赞我美,是因为她对偏爱我;我的妾之所以称赞我美,是因为她害怕我。</p><p>解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出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虽不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但却是初中语文课文。私,形声字,本义是禾、庄稼,作动词时,意思是偏爱。如: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清?黄宗羲《原君》)</p>
[问答题]<p>3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p>
解析:<p>寄身于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日,何不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留下还是离开呢?</p><p>解析:“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委心,意思是“任随心之自然”。曷,“何”、“什么”,如:“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这句中的“曷”即是此义。“曷”还有一个义项:同“盍”,何不。</p>
[问答题]<p>3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管晏列传》)</p>
解析:<p>我曾三次出仕为官,三次被国君赶走,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还没有遇到好运气。</p><p>解析:“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出自《史记?管晏列传》,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见逐于君”是被动,翻译时需要翻译出来。</p>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ff0000"><strong>五、【阅读分析题】</strong></span></p><p><strong>(一)阅读《御街行?秋日怀旧》,然后回答问题。</strong></p><p>御街行秋日怀旧</p><p>作者:范仲淹</p><p>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p><p>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请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p><p>33.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上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p>
解析:<p>词的上片写秋,虽不直接言秋,却多处写秋。词先就地面景物进行刻画:写秋之落叶、秋夜、秋声,然后将视觉对准天空,就天宇描摹夜色,故能“不直言秋却使人知秋”。</p><p><br/></p><p><br/></p>
[问答题]<p>34.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p>
解析:<p>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寒”字一方面表现秋的节令特点,一方面表现作者羁旅之中的冷寂孤单心情;“碎”字一方面传达出声音从远处传来的若有若无,一方面表达作者悲凉寂寥的心情,情中有景,景中透情,确实高妙</p>
[问答题]<p>35.名家认为,下片写“愁”,形神毕肖,请找出作者写“愁”的句子并进行简要分析。</p>
解析:<p>词的下片句句写愁。“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几句写愁意,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残灯明灭枕头欹”一句,作者先写愁态,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的神态;同时融情于景: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谙尽孤眠滋味”一句,直抒胸臆,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几句说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p>
[问答题]<p>(二)阅读《雾》,然后回答问题。</p><p>1.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p><p>2.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屐,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p><p>3.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p><p>4.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日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图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p><p>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一塌瓜子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p><p>5.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p><p>6.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的东西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p><p>7.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p><p>(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季羡林卷》,有删节)</p><p><br/></p><p>36.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p>
解析:<p>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首先,为了突出雾的特点;其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再次,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p>
[问答题]<p>37.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p>
解析:<p>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有模糊性。</p>
[问答题]<p>38.“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p>
解析:<p>首先,因为滕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其次,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的想像,从而增强审美情趣</p>
[问答题]<p>3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p>
解析:<p>作者开篇说自己“不喜欢”雾。然后写自己来到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而且,雾同时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最后写作者自己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p>
[问答题]<p style="white-space: normal;"><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六、【作文】</strong></span></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40.请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一篇作文。</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要求:1.立意自选。 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3.不少于800字。</p>
解析:<p>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而且要求必须写成议论文,相对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今年的作文命题可谓是紧贴时事,但并不难入题。考生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这么一个大而空的题目具体化、形象化。所以作文中应该是从具体的事情谈起,比如说梦中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不再受到外来的侵略与欺侮;梦中的中国是和睦的没有内战:梦中的中国是安全的,有安全的食品,有安全而美丽的住房和自然环境;梦中的中国是礼貌的,没有公交车上的抢座大战,没有买票排队的无奈,等等。</p>
已用时
00:00:00
开始计时
暂停休息
重新计时
自动下一题(客观题有效)
答题卡0/40
单项选择题(共10道题,每道题分。)
多项选择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判断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共30道题,每道题分。)
奋斗网络:版权所有ICP证书备案号:鲁ICP备15008334号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统一客服热线:15153391960
登录奋斗网
创新、勤奋、坚持、团结
会员登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