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奋斗网
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15153391960
我的网校
山东省2014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题数:44道 试卷类型:混合 年份:2017
若本套试卷含有主观题,针对主观题请自行参考解析评分
单项选择题(共15道题,每道题分)
1
[单选题]<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一、【单项选择题】</span></strong><br/></p><p>1.《史记》是一部(     )</p>
A 纪传体
B 国别体
C 编年体
D 志传体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著述体例类文学常识考查。这道题属于经常考查的试题之一,是历史散文著作体例这一基本常识的考查。自2006年以来,《史记》的著作体例考查已经出现过三次以上。(具体请参阅2012年第一题真题解析。)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国别体历史著作还有《战国策》《三国志》。纪传体历史著作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p>
1
[单选题]<p>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p>
A 《风》
B 《雅》
C 《颂》
D 《诗》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是必考内容,需要熟记。其时代、构成、分类、表现手法等文学常识都是应该识记的内容。《诗经》的文学常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生注意分类记忆。</p><p>一、产生时间: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二、名称演变: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三、分类: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也称国风,收录十五个地区的诗歌160篇,多是民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多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四、艺术手法: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具有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上主要有“赋”、“比”、“兴”,三种,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五、影响:《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p>
1
[单选题]<p>3.我国古代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核心分别为(     )</p>
A “仁”和“道”
B “礼”和“德 ”
C “义”和“玄”
D “信”和“柔”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先秦诸子基本知识类文学常识考查。先秦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论语》《孟子》《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其外在表现,讲究“外礼内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无为即是“道”;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治,等等。</p>
1
[单选题]<p>4.(     )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思想家和伟大的政治家。</p>
A 宋玉
B 屈原
C 陶渊明
D 谢灵运
E
F
回答:参考答案:2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三十五篇中有《渔父》一课,屈原的相关知识都在这一课。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自尽。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p><p>宋玉是屈原的学生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楚辞》收录有他的作品《九辨》。陶渊明,东晋时期人,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谢灵运(385年-433年),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母亲是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有《谢灵运集》。</p>
1
[单选题]<p>5.唐代大诗人李白有(     )之称</p>
A “诗仙”
B “诗圣”
C “诗佛”
D “诗鬼”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三十五篇有《蜀道难》一首,李白的知识即出自本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一说绵州昌隆人。是既屈原之后的又一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诗圣”指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诗佛”指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诗鬼指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p>
1
[单选题]<p>6.《春江花月夜》中的写景、抒情、阐发哲理,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意象,这个中心意象是(     )</p>
A 春江
B 明月
C 花林
D 花林
E
F
回答:参考答案:2
解析:<p>理解类试题,属于对具体课文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查。《春江花月夜》是三十五篇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的全篇,以“月”为主要意象,也是贯穿全篇的线索。</p>
1
[单选题]<p>7.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p>
A 巴金
B 老舍
C 曹禺
D 郭沫若
E
F
回答:参考答案:2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三十五篇有《又是一年芳草绿》一文,作者是老舍,相关知识可参考该篇课文。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正红旗人。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1950年9月《龙须沟》(话剧)在《北京又2》1卷1期开始连载至1卷3期续载完,1951年老舍因《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p>
1
[单选题]<p>8.王蒙的小说《春之声》是用(     )的表现手法创作的</p>
A 蒙太奇
B 意识流
C 黑色幽默
D 象征主义
E
F
回答:参考答案:2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具体作品内容理解的考查。《春之声》是王蒙借鉴“意识流”创作手法的代表作。《春之声》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运用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出国考察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在春节回乡途中,身处闷罐车厢,“意识”流动。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传达出“春的旋律”,表现了新时期新转机的主题。楚良《中国现代派文学史论》说:王蒙“小说创作中的艺术创新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正是由于王蒙艺术探索的影响,不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坛上,意识流手法的尝试与运用出现过一股引人注目的风潮,而且为其后的小说创作开创了一个以借鉴、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为中心的艺术思维多元化、小说风格多样化的新格局,给社会主义小说创作园地增添了一方绚丽多彩的景观。</p>
1
[单选题]<p>9.《听听那冷雨》是台湾诗人余光中所写的(     )</p>
A 诗歌
B 小说
C 戏剧
D 散文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品题材类文学常识考查。《听听那冷雨》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目前学术界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四分法”,将文体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p><p>诗歌: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p><p>小说: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p><p>散文: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按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抒情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p><p>戏剧:综合性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戏剧的语言包括对白、独白;舞台说明。戏剧的结构:独幕、多幕。分类: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p>
1
[单选题]<p>10.以下关于作品、作者、体裁对应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p>
A 《洞庭一角》——余秋雨——散文
B 《席方平》——《蒲松龄》—小说
C 《伤逝》——鲁迅——戏剧
D 《老人与海》——海明威——小说
E
F
回答:参考答案:3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题中各个选项都是三十五篇所涉及的篇目。错误在于鲁迅的《伤逝》属于小说体裁。鲁迅一生没有创作戏剧作品</p>
1
[单选题]<p>11.在《荷马史诗》中,赫克托耳是在与(     )交战时阵亡的</p>
A 阿伽门农
B 俄狄浦斯
C 阿喀琉斯
D 帕里斯
E
F
回答:参考答案:3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于对具体作品内容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考查。《赫克托耳之死》是三十五篇之一,节选自《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史诗。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伊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在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伊大将赫克托尔杀死。阿喀琉斯悔恨已极,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尔。特洛伊老国王夜入阿喀琉斯大帐要回儿子尸体。史诗在赫克托尔的葬礼中结束</p>
1
[单选题]<p>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p>
A 单于壮其节(《汉书?苏武传》)
B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C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D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诗经?小雅?采薇》)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语言类试题,属于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考査。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这里略作总结于下。意动用法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p><p>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p><p>第一,名词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认为……有利可图”。例3: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例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亲:以……为亲,子:以……为子(两者都指前者)。例5: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鄙:疆界,边界此为把……作为疆界。例6: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战国策?秦策一》。</p><p>第二,形容词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例3: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羞: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羞之”,即:“以之为羞”(觉得这件事让人感到羞耻)。例4:世果群怪聚骂。——《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怪: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怪”后省略“韩愈”即“以韩愈为怪”(认为韩愈这个人很怪异)。例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例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下》。</p><p>第三,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名词的使动用法。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是“使……为王”的意思。《史记》(司马迁)。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的“凄、寒”是“使神骨凄寒”的意思。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小石潭记》(柳宗元)。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p>
1
[单选题]<p>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p>
A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亟:立即
B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谏逐客书》)却:表转折
C 单于使使晓武。(《汉书?苏武传》)使:派遣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而:而且
E
F
回答:参考答案:3
解析:<p>语言类试题,属于对文言语词意义的考查。亟有两个读音,包含组不同的意思。第一种读[jí],形容词,(会意。甲骨文字形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引申为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如: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小饭而亟之。(《礼记?少仪》)欲霸之亟成。(《战国策?宋策》亟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更法》)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第二种读[qì],副词,有屡次、多次之意。如亟叹(屡次感叹);亟请(多次请求)。所以选项A错误。B选项中,却是拒绝的意思,所以B选项错误。“而”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意义,其中之一是作连词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2.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苏轼《石钟山记》)4.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如:诸君而(如果)有意;膽余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如: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本题中,“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作“但是”。所以选项B错误。</p>
1
[单选题]<p>14.以下各句中的过”字,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p>
A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留侯论》)
B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C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苏武传》)的
D 臣窃独过之。(《驳<复仇议>》)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语言类试题,属于对文言文语词意义的考查。四个选项中,前三个选项中的“过”皆作“超过”讲,第四个选项的意思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即“认为错误”,所以选D。其他用例,作“超过”讲者如: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史记?项羽本纪》)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作“错误”讲者如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袁枚《祭妹文》)</p>
1
[单选题]<p>15.以下各句中的之字,意思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p>
A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耶》
B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与之,不以为言。(《史记?管晏列传》)
C 为政以德,醫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D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汉书?苏武传》)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语言类试题,属于对文言文语词意义的考查。四个选项中,第一个选项是复指代词,指代前置的宾语“何厌”,与其余三种不同。其余三个选项,都是一般代词。所以选A。</p><p>“之”在古代汉语中意义较多,第一,作动词,意思有:a出,生出,滋长。如:语焉而未之然。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礼记》)。b往,朝某方向走,到……去。如: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之虚所卖之。(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第二,作代词,意思有:a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如: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三戒》)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袁枚《祭妹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b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如: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韩愈《师说》)c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如: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第三,作助词,意思有:a.的,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如: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B.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c.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如: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p>
多项选择题(共5道题,每道题分)
[多选题]<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二、【多项选择题】</span></strong><br/></p><p>16.以下关于作品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p>
A《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是贾平凹为妹妹过生日写的信,信中告诚妹妹,不仅要广泛阅读以拓宽思路,还要通过精读真正掌握本事。
B在人生态度上,林语堂所欣赏的是一种闲适的生活”,这种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在《失败了以后》一文中得到充分体现。
C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胡适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如果不继续求学,就会走向堕落。
D在《文学的趣味》一文中,朱光潜十分赞同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道出了艺术欣赏一层深一层的特点。
E
F
回答: 参考答案: 01 11 00
解析:<p>理解类试题,属于对课文内容理解情况的考查。这是近两年出过的原题,只是考察角度做了适当调整。选项A是对贾平凹《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主要内容的概括,表述正确选项B中,前半句“在人生态度上,林语堂所欣赏的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是对的,但后半句“这种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在《失败了以后》一文中得到充分体现”却是错误的。《失败了以后》是林语堂的一篇励志文章,自然与他的“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毫无关涉。选项C中,胡适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并不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如果不继续求学,就会走向堕落;而是认为会有堕落的危险,原文说:“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作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闲居了。第一条继续求学之路,我们可以不讨论。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意思非常明白。选项D也是错误的。在《文学的趣味》一文中,朱光潜说:“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不难看出,作者认为,在文学欣赏方面,“知”是最重要的,是“第一难关“知”、“好”、“乐”三者并不存在孔子所说的层层深入的情况。仔细阅读作者的语言,则其观点不难看出。而且,孔子的观点也和作者下文中用大量的篇幅对“知上的欠缺”的分析相矛盾,这也是考生应该首先想到的。</p>
[多选题]<p>17.以下关于现代诗《光的赞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p>
A诗歌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
B“光”是科学与民主的象征。
C诗歌借用了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歌颂传播光明的英雄,表达对光明的向往。
D诗人认为在追求“光”的斗争中,要肯定个人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依靠群体的力量。
E
F
回答: 参考答案: 11 11 00
解析:<p>识记理解类试题,属于对课文内容及创作背景等内容识记与理解情况的考查。四个选项都是对的。《光的赞歌》写于1978年,是诗人艾青的作品,发表于1979年1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光的赞歌》是诗人对自己生活和创作一次总结,它在诗人的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诗人首先考虑的是光的重要作用。世界有了光,是怎样一种景色?如果没有光,世界将又是怎样种景色?进而,诗人揭示了光的诞生。“诞生于撞击和磨擦/来源于燃烧和消亡的过程/来源于火/来源于电/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这是对于自然之光的科学理解,同时也具有着象征意味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依赖于光,而这“光”是要经过斗争才能得来的。接着,诗人自然地由自然之光引向社会之“光”的思考。“光”,成为科学与民主的象征,而对于“光”的追求和向往,引发起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流血奋斗。同时,对于害怕光,制造黑暗,维护黑暗的人和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并对那些为“光”而战斗的人们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光荣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光荣属于前赴后继的人。”在追求“光”的斗争中,诗人并不忽略个人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群体的力量。在对历史进行剖析时,更注重对现实的剖析。不管社会上的现象多么复杂:“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无耻隐藏在光的下面……然而我们的信念像光一样坚强”在这首诗里,诗人还特别用一章的诗行来抒发个人的情怀和抱负。诗人在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之后,豪情满怀地向世人宣布:“我是大火中的一点火星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我投入火的队伍,光的队伍”在谈到这首诗时,诗人直率地毫不含糊地说:“这第八章是给自己写的,这等于是我的宣言。”实际上,诗人早已投入了光的队伍。此时,诗人这样坚定而明确地公布自己的宣言,是要告诉世人,虽然自己经历了二十年的磨难,但追求光的信念并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更加增强了。他要和全国人民一道,和世界人民一道,为人类的新的光明的到来而高歌猛进。第九章在对祖国的现实与未来进行了热情描绘之后,诗人在最后以上面两句诗结束全诗,让全诗更进入辽阔的诗化境界……</p>
[多选题]<p>18.以下莎士比亚的剧作属于悲剧的是(     )</p>
A《哈姆雷特》
B《亨利八世》
C《奥赛罗》
D《第十二
E
F
回答: 参考答案: 10 10 00
解析:<p>识记类试题,属于对文学常识掌握程度的考查。选项中,A和C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系列。B选项的《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莎士比亚一生创作过八部历史剧这是其中一部。《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最后完成并据说是和青年剧作家费莱彻合作写成的英国历史,全剧共五幕十七场,本剧叙述了勃金汉公爵被诛,凯瑟琳教王后被废,大主教伍尔习惯黜,安?波琳加冕,和英国支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而单独成立由英国国王直接领导的英国国教等主要情节,通过这些情节,亨利伊丽莎白女王的未来统治进行了预言性的颂扬,对于英国在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父女俩长久而英明的统治下国势得以大振至今尚念念不忘的英国人民,本剧有很大感召力。D选项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考生也比较熟悉。所以应该选AC。</p>
[多选题]<p>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p>
A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史记?管晏列传》)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B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留侯论》)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汉书?苏武传》)
C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谏逐客书》)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史记?管晏列传》)
D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论语?雍也》
E
F
回答: 参考答案: 10 11 00
解析:<p>语言类试题,属于对文言语词训释辨别能力的考查。第一个选项中,上句“今”可翻译为“今天”,下句“今”则是“将要”的意思,所以不同。第二个选项中,上句下句都是“气节、节操”的意思,意思相同,不符合条件。第三个选项中,上句“俗”是指风俗,下句“俗”则指老百姓,意思不同。第四个选项中,上句“可”是“善、好”的意思,是形容词;下句“可”是“可以”的意思,所以不同。如此,最后答案是ACD。</p>
[多选题]<p>20.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是(     )</p>
A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驳复仇议》) 翻译:大凡圣人制定礼法,是把道理讲清楚再制定赏罚,顺应人的感情来确定奖惩,这样人们的认识才能够统一起来。
B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翻译: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C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史记?管晏列传》) 翻译:在朝廷上,君子说的话都是耸人听闻的言论,不说话的时候就会采取危险的行动。
D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汉书?苏武传》) 翻译: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E
F
回答: 参考答案: 01 01 00
解析:<p>语言类试题,属于对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的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落到实处还是关键字词的翻译问题。选项A中,“制”“穷理”“本情”、“统于一”的理解和翻译都不够准确;选项C中,“及”危言”、“危行”等词或短语或者没有翻译出来,或者理解翻译错误。选项B和选项D都是对的。</p>
判断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共24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三、【填空题】</strong></span><br/></p><p>21.《怀念萧珊》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    ),他的小说代表作《家》《春》《秋》合称三部曲。</p>
解析:<p>巴金、激流</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1947)等,散文集有《随想录》等。三十五篇有《怀念萧珊》一篇,相关知识即在于此。</p>
[问答题]<p>22.戴望舒曾因发表了著名的诗作《雨巷》而被称为(    )。</p>
解析:<p>雨巷</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戴望舒,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祖籍南京,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等。三十五篇有《雨巷》一诗是非常经典的现代诗作,已经有过两次以上阅读理解的考查,考生应该重点掌握</p>
[问答题]<p>23.(    )是钱钟书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方鸿渐。</p>
解析:<p>《围城》</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p>
[问答题]<p>24.《光的赞歌》作者(    ),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    ) ——我的保姆》</p>
解析:<p>艾青  大堰河</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艾青,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三十五篇入选艾青《光的赞歌》。</p>
[问答题]<p>25.《论言谈》作者是(    )国人弗朗西斯?培根。</p>
解析:<p>英</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弗兰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培根有《论说文集》。</p>
[问答题]<p>26.“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西风颂》中的名句。</p>
解析:<p style="white-space: normal;">雪莱</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珀西比希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1792.8.4-1822.7.8),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作品中最为一般读者传颂的是抒情诗《西风颂》中的结尾:“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狷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p>
[问答题]<p>27.苏轼《留侯论》中所写的“留侯”是秦末汉初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谋士(    )。</p>
解析:<p>张良</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品具体细节内容的考查。这道题以前就已经考过,这次是重复考查。秦末,张良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史记》有《留侯世家》,文中围绕张良一生的经历,描述了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军事斗争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不争权求利的出世思想和行为,生动地刻画了张良的为人及其性格特征。三十五篇中的《留侯论》便是苏轼针对司马迁《留侯列传》中记载的历史事实发论的。</p>
[问答题]<p>2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    )派代表词人。</p>
解析:<p>婉约</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是大学语文常考内容之一,之前的考试已经多次考查。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土,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p>
[问答题]<p>29.“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其”字是用来加强(    )语气的助词。</p>
解析:<p>反问</p><p>解析:语言类试题,属于对常见文言虚词意义的考查。其在古代汉语中意义繁多,考生只就三十五篇中出现的用例记住即可。下面是“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总结。</p><p>一、代词。1.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智子疑邻》(其:他的。)②公(袁可立)伸牍尽雪其冤。——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其:代词,指石昆玉。)③恐前后受其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其:代词,指狼。)④其夫呓语。——《口技》(其:她的。)⑤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国语?卷十四?晋语八》(其:它的)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其:他们的。)⑦公(袁可立)寝其邪谋,受我戎索。避其凶焰,乐我丘园。——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其:他们的。)⑧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其:她们的。)2.指示代词: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苏轼《石钟山记》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④其一犬坐于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②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墨子?公输》③既其出。(其:我们)《游褒禅山记》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三国志?鲁肃传》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孙子兵法?谋攻》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⑧遂前其足。——《游黄山日记后》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指南录后序》⑩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4.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怀其璧。(其:那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p><p>传》③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p><p>二、副词。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④其为死君乎?——《左传?肴之战》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⑦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战国策?魏策四》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与妻书》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伶官传序》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国语卷十四晋语八》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p><p>三、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②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②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p>
[问答题]<p>30.“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中的“市”字的意思是(    )。</p>
解析:<p>买</p><p>解析:语言类试题,属于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考查。“市”在古代汉语中作动词时,意义主要有:1.交易;商品买卖。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2.购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3.卖。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张俞《蚕妇》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清梁启超《谭嗣同传》3.引起,激起。如:市怨。4.求取。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5.谄媚,哄骗,引诱。如:市宠;市欢。</p>
[问答题]<p>31.《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p>
解析:<p>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名篇名句记忆考查。《采薇》是三十五篇的重点篇目,需要全文背诵;“昔我往矣”四句又是名篇中的名句,历来好评如潮,至今已出现过多种形式的考查,考生应该重点掌握。</p>
[问答题]<p>32.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    )。”</p>
解析:<p>此恨绵绵无绝期</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名篇名句记忆考查。《长恨歌》是三十五篇重点篇目,需要全文背诵。</p>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四、【阅读分析题】</strong></span><br/></p><p><strong>(一)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strong></p><p>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strong>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strong></p><p>请回答:</p><p>33.本段的论点是什么?</p>
解析:<p>论点:客卿对秦国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p>
[问答题]<p>34.本段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p>
解析:<p>论证方法:例证法论证效果:首先,作为例证,本段列举的都是秦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秦穆公等“四君”任用外来客卿,使秦国获得极大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客卿的巨大作用。接着,再假设“四君”不用客卿,秦国不能强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观点。第34题,关于论证方法,答案给出的是例证法,没有提到正反对比论证。考生如果写出这两种,自然不会扣分。至于论证效果,一是从举例的历史真实性上强调论据的真实有力,一是从正反对比论证的角度分析观点的明确性和论证的全面性。</p>
[问答题]<p>35.“散六国之纵”的“纵”指的是什么?</p>
解析:<p>纵,指“合纵”,是战国时期六国诸侯实行的纵向联合、一起对抗秦国的政策,后来被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破坏。第35题,考生需要知道战国历史上著名的“合纵连横”事件,如果知道这个事件,这道题就不难得分。</p>
[问答题]<p>36.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p><p><strong>拔三川之地</strong></p><p><strong>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strong></p>
解析:<p>拔:攻占。以:凭借。第36题属于文言文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是平常积累的功夫。翻译句子首先是准确把握句子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准确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句子翻译评卷多数是采点给分,这个点就是关键语词的翻译。</p>
[问答题]<p>37.将下列加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p><p><strong>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strong></p>
解析:<p>假使四位君主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国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第37题属于文言文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是平常积累的功夫。翻译句子首先是准确把握句子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准确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句子翻译评卷多数是采点给分,这个点就是关键语词的翻译。</p>
[问答题]<p><strong>(二)阅读诗歌《天狗》,然后回答问题。</strong></p><p>天狗</p><p>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p><p>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饿我是Ⅹ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底总量!</p><p>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p><p>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p><p>38.(天狗)的作者是?诗歌写于哪个历史时期?</p>
解析:<p>郭沫若  “五四”</p>
[问答题]<p>39.试分析天狗形象的特点?</p>
解析:<p>诗人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天狗形象,这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解放的个性追求的形象,是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p>
[问答题]<p>40.本诗通体以“我”字领句,试分析其效果。</p>
解析:<p>①每行诗均以“我”为主语起笔,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直抒胸臆,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②全诗通体以“我”字领句,从头至尾,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抒情氛围。</p>
[问答题]<p><strong>(三)阅读《乡村的炊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strong></p><p>在乡村的晨昏,炊烟是最美的景致。炊烟的美妙之处在于她的姿势。炊烟的姿势意蕴丰富,使乡村平淡无奇的天空变得诗意盎然。远远地看见炊烟在一个个村落、一间间农舍的上空袅袅升起,时高时低,时曲时直,时浓时淡,有的是淡青色,有的显奶白色,有的则呈灰黑色。无风时,她们在屋顶上空浮动,依依缭绕,经久不散,这姿势让人禁不住联想到亭亭玉立、默默守望的女子。风来了,她们则翩然起舞,千姿百态,袅娜绰约,即使无可奈何地被风推搡着袅袅而去,仍扭扭捏捏,拖曳出一道道艾怨的痕迹,丝丝缕缕,缠绵不绝,这姿势使人心底不由地泛起一种依依別离的伤感。若是遇上烟雨朦朦的日子,炊烟就依依缠绕在瓦楞上、低回在竹林里,将整个村庄笼罩上了一层薄纱轻绸,使原本没遮没拦、坦坦荡荡的乡村陡然变得含蓄而神秘,这种场景下的乡村最宜入画,闭上眼,一幅浓淡相宜、笔法简洁的水墨写意画就在脑子里泼墨而出。然而恰恰是这种可望、可感而不可及的姿势最让人刻骨铭心,因为她总叫人隐约听到一声声温婉、悠长的呼唤穿云透雾而来。温暖、娴静、安详的炊烟,像充满了母性光泽的手,擦拭着乡村的天空一日三番,年复一年,使乡村灰扑扑的日子一天天灿亮起来。</p><p>41.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画面来表现炊烟“意蕴丰富的姿势”?</p>
解析:<p>①无风时,炊烟在屋顶上空浮动,依依缭绕,经久不散。②风来时,炊烟则翩然起舞,千姿百态,袅娜绰约。③烟雨朦朦时,炊烟就依依缠绕在瓦楞上、低回在竹林里,将整个村庄笼罩上了一层薄纱轻绸。第41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片段中,需要考生在阅读中细致分析,答案不难发现。</p>
[问答题]<p>42.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p>
解析:<p>拟人、比喻。第42题,比喻如:“温暧、娴静、安详的炊烟,像充满了母性光泽的手,……”拟人如:“炊烟的美妙之处在于她的姿势。她们则翩然起舞,千姿百态,袅娜绰约,即使无可奈何地被风推搡着袅袅而去,仍扭扭捏捏……”</p>
[问答题]<p>43.作者为什么把炊烟比作女性,说炊烟“充满了母性光泽”?</p>
解析:<p>炊烟的姿态柔美,炊烟传递着家庭的温暖和爱。第43题,这道题考查对语段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需要考生自己概括。首先晨昏的炊烟,不用说是家家户户做饭烧火冒出来的,他反映的是一个家庭的和睦幸福,炊烟所代表的的,自然是个家庭的爱和温暖。其次,炊烟的样态虽然“千姿百态”,总离不开“依依缭绕”、“依依缠绕袅娜绰约”,总之是一种“柔美”。</p>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五、【作文】</strong></span></p><p>44.人生来就存在着诸如智力等天资方面的差异,也许天资优越的人更有理由成功,但往往是天资并不优越的人最终凭借信念、意志、坚持等取得了人生的辉煌。</p><p>请以“天资与成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p>
解析:<p>解析:这是一个比较老套的作文题,采用的也是比较老套的命题方式:命题作文;作文的文体也限制为议论文。所以作文在立意上要出新已经比较难,只能在结构安排、论证方法、语言表达诸方面寻找突破。一般来说,天资是成功的基础,但光有天资并不等于成功。对于“成功”,前人有很多很多的说法,素材非常多。这里给考生提供一篇季羡林的《成功》,以供欣赏。</p><p>成功(季羡林)</p><p>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p><p>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p><p>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p><p>“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繁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p><p>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p><p>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p><p>谈到机遇,往往被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侯影响极大。就以我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p><p>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无能也为力。只有勤奋一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p><p>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二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p>
已用时
00:00:00
开始计时
暂停休息
重新计时
自动下一题(客观题有效)
答题卡0/44
单项选择题(共15道题,每道题分。)
多项选择题(共5道题,每道题分。)
判断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共24道题,每道题分。)
奋斗网络:版权所有ICP证书备案号:鲁ICP备15008334号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统一客服热线:15153391960
登录奋斗网
创新、勤奋、坚持、团结
会员登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