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奋斗网
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15153391960
我的网校
山东省2019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题数:33道 试卷类型:混合 年份:2017
若本套试卷含有主观题,针对主观题请自行参考解析评分
单项选择题(共10道题,每道题分)
1
[单选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一、【单项选择题】</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战国策》是一部(     )史书。</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span><br/></strong></span></p>
A 编年体
B 国别体
C 列传体
D 纪传体
E
F
回答:参考答案:2
解析:<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著述体例类文学常识考查。这道题属于经常考查的试题之一,是历史散文著作体例这一基本常识的考查,基本上年年考。重点考查对象是《左传》《战国策》或是《史记》。对于历史散文来说,历史著作的著述体例是一个主要的考查要点。</p><p>从体例上分,史书可以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以及纪事本末体。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国别体历史著作还有《战国策》《三国志》。纪传体历史著作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编年体历史著作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史书编写体例中并无“列传体”,故C选项宜先排除掉。</p>
1
[单选题]<p>2.以下不属于《苏武传》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p>
A 羝乳乃得归
B 王必欲降武
C 屈节辱命
D 汉亦留之以相当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解析:语言类试题,属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知识的考查。A项“羝乳乃得归”一句中的“乳”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生小羊。B项“王必欲降武”一句中的“降字,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C项“屈节辱命”一句中的“屈”和“辱”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得节操受屈辱,使得使命受玷污。D项亦留之以相当”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相当在本句中属于古今异义词,是相抵押的意思。</p>
1
[单选题]<p>3.“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诗句出自郭沫若的(     )</p>
A 《女神》
B 《光的颂歌》
C 《炉中煤》
D 《地球,我的母亲》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对课文内容熟悉程度的考查。该句出自郭沫若《天狗》,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考生应熟读诗歌。</p>
1
[单选题]<p>4.关于柳宗元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p>
A 字子厚
B 其作品《钴鉧潭记》是唐代散文中的名篇
C “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在政治上属于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改良革新的政治集团,在王叔文一派执政期间,任礼部员外郎。不久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永州山水幽奇雄险,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B选项《钴鲟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二篇。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文中通过记叙钴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这道题四个选项中考到了作家的字、代表作品、文学史上的影响、政治倾向,这种出题思路在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真题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考生须注意。</p>
1
[单选题]<p>5.余秋雨的《洞庭一角》文章中主要谈到中国一种独特的(     )</p>
A 科举制度
B 宦官文化
C 贬官文化
D 长官文化
E
F
回答:参考答案:3
解析:<p>解析:理解类试题,属于文章内容理解类知识考查。《洞庭一角》是现代散文35篇之一。答案是贬官文化。《洞庭一角》为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贬官文化”就出自其中。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熟悉课文即可作答。</p>
1
[单选题]<p>6.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p>
A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B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一部道家学说经典
C 《荀子》是一部法家学说经典
D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及其门客撰写的论说性散文著作
E
F
回答:参考答案:3
解析:<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先秦文学常识考查。先秦诸子号称百家,最重要者为儒、道、墨、法四家。A项《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记录儒家开创者孔子(前55~前479年)的言行思想。B项《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开创者老子(约前80~前500年之后)的思想主张。错误选项是C项,C《荀子》是儒家学说经典,表现荀子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散文著作,荀子自作。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曾任楚国兰陵(今山东苍山)令,终老其地。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大师。荀子对春秋以来的儒学加以扬弃并有所发展,崇尚刑法和权术,严刑峻法,阴谋诡计,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在哲学思想方面,否定天命,强调人为的信念,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人性恶”也是他的著名观点。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这里考生须注意的是,荀子虽然主张“崇尚刑法和权术,严刑峻法”,但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而不是法家。法家是先秦诸子中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反对仁义;强调明刑尚法、信赏必罚: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主张君主专制,尊主卑臣,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D项《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前239年左右)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论说性散文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2卷,116篇,20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p>
1
[单选题]<p>7.以下文章中,属于下对上陈述主张的是(     )</p>
A 《苏武传》
B 《留侯论》
C 《郑伯克段于鄢》
D 《谏逐客书》
E
F
回答:参考答案:4
解析:<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文体类文化常识的考查。D项书是上书的意思,古代臣子向国君陈述自己政见的一种上行文书。古汉语中表示上书、上章的词还有章、表、书、疏等。A项《苏武传》是人物传记,B项《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文章,C项《郑伯克段于鄢》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p>
1
[单选题]<p>8.关于《春江花月夜》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p>
A 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张若虚
B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
C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D 全诗四句一韵,首句入韵
E
F
回答:参考答案:3
解析:<p>解析:理解类试题,属于对具体课文内容及艺术手法掌握程度的考查。《春江花月夜》是十五篇中的重要篇目之一。《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本是陈后主等人的淫靡的宫体诗,张若虚借用旧题,洗尽了宫体诗的淫荡浮靡,用来反映封建社会中有普遍性的题材,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诗歌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婉转。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换一韵,首句入韵,对仗工整平仄相间,加上顶真与反复的运用,推动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从而使语言清新流畅,顿挫悠扬,朗朗上口,连绵不绝。关于乐府与律诗,补充如下:</p><p>乐府:乐府是指官设的乐府机构,始于秦兴于汉。六朝以后,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乐府就由音乐机关得名称变成一种诗体的名称。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乐府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乐府古题而作的诗。</p><p>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p><p>《春江花月夜》是一篇重要课文,历年真题曾反复考到过其诗歌体例、线索、借景抒情的方法以及把景、情、理融合一致的特点,考生对本文的内容及艺术手法须高度重视。</p>
1
[单选题]<p>9.以下属于当代作家贾平凹作品的是(     )</p>
A 《女神》
B 《废都》
C 《雨巷》
D 《文化苦旅》
E
F
回答:参考答案:2
解析:<p>解析: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他的《腊月正月》曾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浮躁》获1988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近年来持之以恒地围绕着农村、农民和底层劳动者,着力描述社会转型期中国宏大的图景中人性和文化的扭曲、变形,以史诗和挽歌的浓墨重彩为乡土中国叙事留下一个个厚重的碑石。A项《女神》作者是郭沫若,C项《雨巷》作者是戴望舒,D项《文化苦旅》作者是当代作家、学者余秋雨。</p>
1
[单选题]<p>10.《行路难》的作者是(     )</p>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苏轼
E
F
回答:参考答案:1
解析:<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古诗,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为李白公元7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全诗如下:</p><p>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直:通值)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ɡ)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qí)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p><p>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p>
多项选择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判断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共23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二、【填空题】</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1.丁玲所写的《(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对女性焦虑进行艺术表达的作品,拓展了“五四”时期人性解放的主题。</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span><br/></strong></span></p>
解析:<p>莎菲女土的日记</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等。1986年3月4日,丁玲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岁。《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于1927年写的中篇小说。它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几年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土,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终于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自己,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又找不到。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丁玲在20年代时就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苦闷与追求,成为文坛不朽之作,写于40年代中后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的一种。这道题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同学来讲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适当拓展自己的作家作品知识。</p>
[问答题]<p>12. (           )经过韩愈、柳宗元倡导的“(           )”得以全面发展,对后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解析:<p>唐代散文、古文运动</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唐代古文运动是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为后代散文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道题难度不大,但是第一个题答案“唐代散文”考生答题时容易只写“散文”,而漏掉“唐代”二字,须引起注意。</p>
[问答题]<p>13.小说的三要素包括(           )、(           )、(           )。</p>
解析:<p>人物、情节、环境</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文体知识类文学常识考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p>
[问答题]<p>14.“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名言选自美国(           )写的小说《(           )》。</p>
解析:<p>海明威、老人与海</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间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小说中主人公的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作者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p>
[问答题]<p>15.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包含两部:《(           )》与《(           )》。</p>
解析:<p>伊利亚特、奥德赛</p><p>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外国文学常识考查。《荷马史诗》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史诗以希腊人和特洛伊人的战争为题材,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伊利亚特》取材于希腊神话中“不和的金苹果”的传说。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的时候忘记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愤怒的复仇女神在宴席上扔下一个金苹果,上写“赠给最美的女子”,引发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罗狄忒之间的争夺,并最终导致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统帅阿迦门农夺走勇将阿喀琉斯宠爱的女俘,阿喀琉斯因愤怒而不再参战这一情节为楔子到最后一年中51天内发生的事。《奥德赛》的故事发生在紧接着特洛伊战争之后的10年中。特洛伊战争中为希腊联军献木马计的奥德修斯因冒犯海神波塞冬而在海上遇难,滞留异乡,他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回家和妻儿团聚。</p>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三、【释词题】</strong></span></p><p>16.姜氏何厌之有?</p><p>     厌:</p>
解析:<p>满足</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厌通餍,古今字,原义是人张口,口含肉,表示吃饱,引申为满足的意思,如贪得无厌。如《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史记刺客列传》:“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再引申为厌恶。这道题真题曾多次考到过,考生须高度重视。</p>
[问答题]<p>17.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p><p>     名:</p>
解析:<p>命名</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离骚》,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给我取的名叫正则,给我取的字叫灵均。”句中的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取名的意思</p>
[问答题]<p>18.窈究淑女,君子好逑。</p><p>     逑:</p>
解析:<p>配偶</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窈窕淑女,君子好速”两句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是诗中的名句。句中的“好”,读hǎo”,就是“好坏的“好”;“逑”的意思是“匹”,即“配偶”;“好逑”就是“好对象”。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p>
[问答题]<p>19.尔来四万八千岁。</p><p>     尔来:</p>
解析:<p>从那时以来</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尔:古义:那,指开国之初。现义:你,如此。尔来:从那时来。“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整句诗歌意思是: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来。</p>
[问答题]<p style="white-space: normal;">20.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愆:</p>
解析:<p style="white-space: normal;">违犯</p><p style="white-space: normal;">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愆(qiān)原义是过错、罪过。愆,过也。——《说文》。做动词有违犯的意思,如:不愆于素。——《左传宣公十一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题干是柳宗元《驳复仇议》中的一句话“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整句话翻译过来意思是:如果徐元庆的父亲确是犯了死罪,赵师韫杀他,那就并不违法,他的死也就不是被官吏错杀,而是因为犯法被杀。</p>
[问答题]<p>21.强公室,杜私门。</p><p>     杜:</p>
解析:<p>杜绝</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杜,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这是杜的本义。甘棠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枝常有刺,小枝显紫褐色,叶片呈菱状卵形,或者长卵形,枝叶可以入药,枝液味涩使人很难下咽。引申之意有堵塞、断绝、排斥、拒绝等,这里使用它的引申义杜绝、断绝。本题出自李斯的《谏逐客书》“昭王得范雎(jū),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译成现代汉语为: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朝的权力,杜绝了私家的弄权,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王大业。</p>
[问答题]<p>22.故言必有三表。</p><p>     表:</p>
解析:<p>标准</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表,会意字,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表”从“毛”,本义:外衣,上衣也。——《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必表而出之。——《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引申为外表,外貌:虚有其表耳。——《明皇实录》。又引申为表相(外貌);表征。古义还通“标”:表率,榜样、准则、标准。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乞不用赃吏》。本题出自《先秦诸子语录》墨子篇“故言(言论)必有三表,何谓三表?”表是标准的意思。整句话译文是:因此,立论一定要有三项标准,是哪三项标准呢?</p>
[问答题]<p>23.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p>     聘:</p>
解析:<p>探问、问候</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聘,形声字,从耳,从甹(pīnɡ),“耳”与“甹”联合起来表示“我问你听”。聘,访也。——《说文》。聘,问也。——《尔雅》。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诗·小雅·采薇》,整句诗意思是:我驻守的地方不安定,书信托谁捎回家?</p>
[问答题]<p>24.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p><p>     消:</p>
解析:<p>消融、消散</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这道题比较简单,消字本义即溶化、散失的意思,如烟云散。~融亦作“消溶”。~失。~逝。~亡。~沉。~极。~化。题目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整句词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这道释词题2012年考到过,对此考生要重视。</p>
[问答题]<p>25.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p><p>     服:</p>
解析:<p>遵守</p><p>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服,意思是担任、穿衣裳、适应,出自《石经》:“变舟作月。马之周旋如舟之旋。故其字从舟。古者夹辕曰服马。其旁曰骖马”。成语有白龙鱼服、不服水土、从风而服、粗服乱头、服低做小、服服贴贴等。引申为佩带:服太阿之剑。—秦李斯《谏逐客书》实行、施行: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昭王求士》遵从、遵守: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题目出自柳宗元《驳复仇议》,原句意思是:元庆能不越出礼的规定,尽了孝道并为义而赴死,这定是个通达事理而明白道义的人。2009年真题考过这句话的翻译,对此考生要重视。</p>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四、【翻译题】</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pan style="color: rgb(0, 0, 0);">2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管晏列传》</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0, 0);"></span><br/></strong></span></p>
解析:<p>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分辨荣辱,统治者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得以稳固。</p><p>解析:语言类试题。这是《史记·管晏列传》中的句子,是考试大纲规定的35篇之一。(一)“仓廪”即“仓库”,廪,粮仓。相关的用法例如:《诗·周颂·丰年》:“亦有高廪,万亿及秭。”《左传·文公十六年》:“自庐以往,振廪同食。”《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旧五代史·梁书·葛从周传》:“今燕帅来赴,不可外战,当纵其入壁,聚食困廪,力屈粮尽,必可取也。”</p><p>(二)上服度”之“服”,意为“实行、施行”,如《晏子春秋·谏上三》:“君身服之,故外无怨治,内无乱行。”《孔子家语·入官》:“君子修身反道,察里言而服之。”度,节度、制度、礼度。“上服度”,统治者的行为符合礼法制度。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它集中体现了管仲的民本思想。2009年选择题、2011年翻译题均考到过。</p>
[问答题]<p>27.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p>
解析:<p>臣听说官吏在议论赶走客卿,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p><p>解析:语言类试题。这是李斯《谏逐客书》里的句子,《谏逐客书》是考试大纲规定的35篇课文之一。这里包含一个判断句:“窃以为过矣”。另外,窃,私下里;以为,以之为,认为;过,错误。这句话是《谏逐客书》的论点句、文首句,非常重要,在2009年、2011年、2018年的真题里曾反复考到过。</p>
[问答题]<p>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p>
解析:<p>尊敬自己的老人推及也尊重别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由此也推及爱护别人的孩子。</p><p>解析:语言类试题。这是《先秦诸子语录》里的句子,《先秦诸子语录》是考试大纲规定的35篇课文之一。这句话的考点是“老”字和“幼”字。第一个“老”是“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p>
[问答题]<p>29.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留侯论》</p>
解析:<p>因此故意傲慢无礼言语粗鲁使他深受推折羞辱。</p><p>解析:语言类试题。这是柳宗元《驳复仇议》里的句子,《驳复仇议》是考试大纲规定的35篇课文之一。这里有几个词的翻译要注意:鲜:少。腆:厚,善良。鲜腆:没有礼貌的样子。折:使……折服。</p>
[问答题]<p>30.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p>
解析:<p>圣人没有不变的意志,以百姓的心意为自己的意志。</p><p>解析:语言类试题。这是《先秦诸子语录》里的句子,《先秦诸子语录》是考试大纲规定的</p><p>35篇课文之一。这里要注意:常心,固定不变的想法。这句话强调合格的统治者无自己的私欲,而是以百姓愿望为愿望。</p>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五、【简答题】</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31.《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对苏武劝降的策略有何不同?</span></p>
解析:<p>(1)卫律使用“威逼”利诱”的方法:先杀人以“敲山震虎”,又用荣华富贵利诱。苏武义正词严拒绝。</p><p> (2)李陵是苏武的好朋友,他用亲身经历,以情动人。说汉帝昏庸,家人枉死,然后自己现身说法。但无论如何,苏武都不为所动,持节不屈。</p><p>解析:《苏武传》是三十五篇中记叙文单元很重要的篇目,多年来一直局限于文学常识和语言知识的考查,今年以阅读理解的形式、10分的比重在试题中出现,是合适的。就题目本身而言,考査内容包括文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概括与分析,所考要点紧扣本课知识重点,难易度适中,命题水平比较高。</p><p>(1)题答案可以结合文章细节略作阐释。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p><p>(2)题也要结合文章细节阐释。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已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的,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p>
[问答题]<p>32.简述《西风颂》艺术上的特点</p>
解析:<p>(1)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三节三个意境,从写景到抒情</p><p>(2)多种修辞手法:象征、拟人—秋天的拟人化、西风象征革命</p><p>(3)音韵与格律严整</p><p>解析:《西风颂》是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政治抒情诗“三大颂”(《云雀颂》《西风颂》《自由颂》)诗歌中的一首,《西风颂》由自然现象激发起创作灵感,借自然景物来抒情言志,表现诗人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热切期盼和向往,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希望。近几年来对于诗歌的考查,多集中于戴望舒《雨巷》和《春江花月夜》,已有过四次以上阅读理解的考查;作为三十五篇之一,外国诗歌《西风颂》自2006年以来命题多是围绕文学常识命题,本次考试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也是合理的。</p><p>第32题考查《西风颂》艺术手法,是这首诗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秋天的拟人化、西风象征革命,通过写景来抒情,结构严谨,这些内容课本上都有详细的分析,试题的参考答案和我们教材的说法基本一致。这提示考生,要考出好成绩</p><p>必须打好教材基础,这里要提醒广大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9年的大学语文真题中第五大题的简答题由课外的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又回归到大纲规定的35篇课文,这就要求考生高度重视35篇课文的内容、主旨、语言及艺术特点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p>
[问答题]<p><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strong>六、【作文】</strong></span></p><p>33.“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是《伤逝》中子君的话。</p><p>要求:(1)请结合这句话,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p><p>          (2)题材不限(诗歌除外)。</p><p>          (3)字数不少于800字。</p>
解析:<p>【评分标准】:总分40分=内容35分十书面5分</p><p>(一)内容表达(35分)</p><p>(1)优:35-29分(论题集中、切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流畅)</p><p>(2)良:28-25分(论题较集中、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p><p>(3)中:24-20分(论题较明确、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流畅)</p><p>(4)差:19分及以下(论题偏离、立意不清、内容空洞,结构松散、语言不够通顺)</p><p>(二)书面(5分)</p><p>根据卷面整洁度、字体端正美观度、书写正确度,酌情给分。</p><p>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出自大纲规定的35篇课文之一的《伤逝》女主人公子君,考生对小说内容及其人物形象都熟悉,审题立意也会比较容易。考生写作时只要抓住这句话的核心含义“追求自由、放飞自我即可。比如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要有逆风飞扬、舞出生命精彩的勇气;要有不惧困难、迈向活力巅峰的士气;要有做自己命运主人、舍我其谁的霸气等。</p><p>这里要提醒广大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9年的作文分值从之前的30分增加到了40分</p><p>占到了满分的百分之四十,而且评分标准中首次增加了5分的书面分,这些都提示考生要高度重视作文写作和卷面问题。</p>
已用时
00:00:00
开始计时
暂停休息
重新计时
自动下一题(客观题有效)
答题卡0/33
单项选择题(共10道题,每道题分。)
多项选择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判断题(共0道题,每道题分。)
问答题(共23道题,每道题分。)
奋斗网络:版权所有ICP证书备案号:鲁ICP备15008334号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统一客服热线:15153391960
登录奋斗网
创新、勤奋、坚持、团结
会员登陆
关闭